青岛琅琊台 青岛琅琊台酒
美丽的胶东半岛由一个个优美的海湾组成。站在著名的青岛西海岸“龙湾”往南看,一道山峦像仪仗队一样,向东接入大海,山上部分现为琅琊台风景区。很多人单从其特殊的山形、位置、名字就引发诸多的想象。
站在琅琊台看龙湾
2019年至2021年,想象果然成真。考古队在这座主峰海拔不过184米的小山上,发现东周至秦汉诸多诸侯、帝王祭祀活动的遗迹。这一成果随后在全国同时期考权威考古专家中引起轰动。
有“千秋万岁”字样的瓦当
两大发现:山顶秦代排水管道,山下战国大型院落
5月8日上午,记者随正在参加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会的专家们一起,登上距黄岛区驻地26公里的琅琊台景区。在四周设围挡的“大台”考古现场内,看到地下一排排陶管道重见天日,自南向北排列。这批管道制作严谨,气魄不凡。根据每截管道穿插关系,显示当年水流方向:西侧自北向南,东北部自南向北。
管道之间,出现一个一米见方的正方形石砌地漏。在其西侧约15米处有一条南北向的石铺道路。
深埋地下的秦代陶管
秦代排水陶管,气势不凡
看似不起眼的遗迹,却立刻引起专家高度重视。山东博物馆馆长、研究员郑同修看完现场后,在专家会上说,该方形石质地漏提示浴室的存在。如果是浴室,推测与当年祭祀有关。祭祀之前,有一个沐浴的仪式。
在大台夯土遗址中出土的石阶中,有一些石质美丽、产地不详的石材。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则斌提醒大家,不要小觑这些石材,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美丽的石头就是玉石或美玉。
秦汉石阶
专家刘瑞的目光则被一段登山台阶使用的空心砖所吸引,这是秦代典型的做工法,也是当时最高等级建筑才使用的建筑材料。史料显示,在秦始皇统一之后的几年内,调集3万户人力修建琅琊台。
在大台夯土遗址考古中,考古人员通过挖探沟的方式,探究深埋在地下的秘密,发现地面以下文化层堆积可以分为6层,从上往下第4层出土宋元时期瓷片,第5层的底部出现大量的瓦片砖块。
其中多件筒瓦上,印有“千秋万岁”字样以及卷云纹图案。如此“高级”的存在,将遗址指向非凡的地位。
秦代瓦当
夯土最底部还出土具有战国时期特征的绳纹瓦片以及半圆形素面瓦当残片。只是,它们是从山下取土带来,还是指向山上更早的建筑?对此专家有不同意见,有待继续考古验证。
随后,专家们乘车下山,前往“台西头村东南发掘区”,此处位于大台西南,空中直线距离1100米,已邻近海岸。2017年,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调查中,在沿海断崖及北部发现大量瓦片堆积,最终发现一处连廊式建筑和一口渗井。2019~2020年继续向西扩展发掘,揭露出战国时期大型院落式建筑的局部。显示当年此处文明发展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琅琊台景区上、下两处遗址发掘区(考古队供图)
台西头村东南战国遗址,已经靠近海边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右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右一)、国家博物馆信立祥(右三)
管道与皇家祭祀有关,影响力延至东亚
5月8日下午,在青岛西海岸举行的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会议上,来自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吕凯领队,汇报了发掘情况。
据介绍,2019至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与黄岛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区分为山顶上大台以及山顶下台西头村东南沿海两处,总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同时对琅琊台遗址及周边进行调查。2021年,继续发掘1000平方米。
通过发掘,对两处遗址的规模和年代有了初步的认知。为山东地区战国至秦汉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为探索东周至秦汉国家祭祀制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新线索,同时也为琅琊台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新的依据。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记者注意到,随后进行的专家发言中,无一例外将山顶大台遗址指向秦汉皇家祭祀。
国家博物馆原田野考古部主任、研究员信立祥说,他通过现场察看并比对材料,判断整个琅琊台遗址最早为战国时代齐国时期。跨越从齐国封国、到王国、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到汉代四个阶段。其中,主要是秦始皇至汉武帝时期。“今天人们站在台上,依然能够感受到秦汉帝国的气魄,感受到秦帝国祭祀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信立祥说。
图:考古队提供
在古代,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祭祀的重要性甚至排在战争前面。历代帝王选择在此祭祀天地,表示政权神授,具有统治的合理性。
据传说,秦代时,方士徐福带领三千童男女东渡扶桑,名义上是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却一去不返,再无音信。
信立祥先生引用此事件说,此次琅琊台考古与日本同行的考古工作遥相呼应。日本有一个遗址,在学界被认为就是徐福带过去的人所遗。当年,徐福带去了先进的国家治理形态和科技,对当时尚处于奴隶社会的日本产生重大影响,帮助其进入文明国家。而琅琊台很有可能就是徐福等的出发地。这个遗址不光对中国,对日本,对整个东亚都有重大意义,它的价值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专家揣测:秦始皇来山东祭祖,心情定然很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说,山东琅琊台遗址所产生的时期非常重要,拿到全国研究更是突出。
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发现的同时期、同性质遗址越来越多,比如陕西省凤翔县城西、原秦都雍城郊外的发现的“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甘肃省礼县海拔1700米鸾亭山山顶出土祭天玉器……规模都非常地大。加上琅琊遗址,累计已有5处之多。
赵化成说,新面世的5处秦汉祭祀遗址显示,秦始皇在完成大一统之后,在各地进行祭祀。相比前几处同时期祭祀遗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的琅琊台秦代祭祀尤其特别。考古资料已经非常清晰地证明,秦始皇祖先可能来自山东,后迁徙到甘肃一带继续壮大,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赵化成认为,对于这段家族历史,“秦始皇本人心里是非常清楚的”,那么,回到祖先起兴之地祭祀,他内心中升起一种怎样的“幸福心情”?后人可以揣度。可想而知他一定是非常重视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琅琊台祭祀与陕西、甘肃历史上发生的祭祀“不太一样”。
对比发现,除琅琊台祭祀遗址,其他几处祭祀的祭台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位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
赵化成怀疑,这或与秦始皇的“山东老家”有着某些关系。秦人是东夷族后裔,西迁后建功立业,在文化习俗上难免受到祖居地的深刻影响。考古发现,其他四处位于西部的祭祀区,都出现大量的祭祀坑。而代表东方的琅琊台祭祀类似情况尚不清晰,这可以启示考古队去做相应的摸排工作,进步搞清楚琅琊祭祀的发展脉络。
专家发言中多次被提及的血池祭祀,其发掘主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秦汉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亚岐先生,也来到了本次汇报会现场。
田先生说,自己非常关注与秦始皇相关的祭祀,看了琅琊台秦代排水管道以及祭祀遗址感到非常震撼,他认为遗址时代清晰,对考古队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
琅琊台遗址所处区位,考古队供图
04
琅琊祭祀跨越“四时”,遗址群如同考古“大金矿”
在当下中国考古界,像赵化成一样倾向“秦始皇祖先可能来自山东”的,还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长焦南峰等。焦南峰说,位于陕西西安现已辟为景区的汉阳陵,考古发现有四面墓道,这是当下王陵考古的新发现。他推测这种丧葬习俗就是从齐国传过去的。同时,从山东发源的儒家思想对秦始皇的精神世界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山东传到陕西的还有有关哲学,科学等。因此在琅琊遗址考古中,可以反复对照两地的发现。
焦南峰曾主持若干座秦汉大墓发掘或任领队,是目前国内秦汉考古著名专家,他的意见被其他专家格外重视。他提到,本次考古发掘的质量可以说相当的好,显示考古领队是有着宏观观念的,把考古实践与历史文献进行了很好地结合。对于考古人来说,琅琊遗址无疑是一个“大金矿”,适合作为大遗址长时段的关注并推进。
焦南峰(中)
焦南峰说,对琅琊台大台夯土遗址的考古发掘非常重要,这里是从莒国到齐国,到秦代,到汉武帝“四时”祭祀的发生地,几乎都是当时最高等级。考古队应弄清以上“四时”不同的建造技术与风格。
历代文献中对琅琊台的记载丰富。《史记·封禅书》载“(齐地八神)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秦始皇曾三次巡视并“作琅琊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此后秦二世、汉武帝、汉宣帝及东汉明帝等皆曾登临琅琊台。
通过大台遗址已发现的房基,搞清房子的开间、进深等,与史料对照。据成书于南北朝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此台:“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
当年的皇家宫殿而今剩下埋在地下的管道
不光着眼山顶的这一段,琅琊台遗址的前后左右,都要作为一个大遗址群进行考古勘察。在研究中与这个时期出现的刻石以及有关事件都联系起来。抽出时间,还要考察一下之前提到的几个秦代祭祀遗址,对比海边——关中——甘肃这左、中、右三个区域祭祀的特点。根据其他遗址的情况就可以做出假设推断,如琅琊祭祀的中心祭台在哪?日常辅助祭祀的地点在哪?登山祭祀的道路在哪?山顶排水管道的走向如何?以及,祭祀的日常管理在哪?支持祭祀的手工业作坊在哪儿……他提到,按照之前的经验,凡是类似祭祀都会遗留很多祭祀坑,有的达数千个之多,少的也有几百个,出土牛、马、羊骨头以及战车等物。琅琊祭祀有无这样的祭祀坑?需要考古队去找去排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白云翔提出,人们关心中华文明的形成问题,秦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中作用非常重要,而秦文化正是在广泛吸收齐国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比如齐文化中的神仙观念,“长生不老”,影响了秦文化。比如,徐福上书始皇帝,能够寻找到长生不老药,赢得了信任,正是因为秦始皇自己相信海中有仙人。因此,琅琊台遗址又是中华文化形成一块重要的基石。
白云翔
记者采访中注意到,对于“四时”说,也有专家认为,目前仅从大台遗迹证据看,只能定性为秦和西汉中期两个时期。看不到更早时期的东西,倾向琅琊祭祀为“二时”“二代”。
0 5
琅琊祭祀的实质是巩固统治,是国家治理一种方式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位期间,共有三次东巡经历。每次路线不同,但均在琅琊台有驻跸和交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刘瑞认为,琅琊台遗址作为秦始皇三次东巡的实物遗存,地位非常重要。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白云翔说,琅琊祭祀遗址堪称国际性的祭祀遗存。其背后是中华民族国家意识和文化的形成。在学界,研究秦汉历史离不开研究秦皇汉武的东巡。而琅琊台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物质遗留,体现了当时国家治理的一种方式。可以说,东巡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统治,宣示主权,这是考古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巡视还有隋炀帝南巡。不过在白云翔看来,琅琊台再往东就是大海,这是一个“天下”的概念。秦皇东巡与隋炀帝的南巡有着不同的意义。
全国周代-秦汉考古大家聚焦琅琊台
西北大学教授罗丰说,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对东方尤其重视。把齐国原有的诸侯级祭祀提升至天子祭祀。同时,他热衷于寻找长生不老药,琅琊一带海边是重要的寻找之地。
罗丰发表观点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则斌说,在琅琊台这个小小的高台上,秦始皇曾经来过三次。其中一次竟然长住了三个月之久,还幸运地看到了海市蜃楼。当年屹立在琅琊台上的建筑是一处重要的宫殿。
在琅琊台祭祀的同时期,秦朝在全国各地都建设了一批类似性质的建筑。在李则斌看来,对始皇帝来说“不见得祭祀是最主要的,宣示领土更重要”。因此,把琅琊台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志来看是不为过的。
主持专家讨论会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巍说,琅琊台秦代排水管道的发现意义重大,不仅在山东,在中国、在东亚均意义重大。琅琊台祭祀遗址很可能就是秦帝国建立之后最先建立的一个祭祀地。
考古汇报会现场
考古汇报会现场
王巍说,考古现场情况比较特殊,开展工作难度大。但考古队的工作非常出色,能够抓住关键顺藤摸瓜,解决问题。下一步在大台遗址基础上,要继续找清楚排水管道的走向脉络,查清楚几个遗留的台阶情况,将来根据需要进行复原展示。建议考古队尽快到附近去找找秦代的遗迹,凡是有瓦片的地方都要引起注意。力争通过此次科学考古工作,把秦皇汉武东巡祭祀的故事讲清楚。(专家发言依据现场记录,未经本人审核,具体可了解现场视频,请读者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