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yang 洛阳老君山-凯发首页入口home

 luoyang 洛阳老君山-凯发首页入口home

luoyang 洛阳老君山

时间:2022-11-16 23:10
正文资讯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

洛阳,八大古都之一,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在此交汇,十三个王朝的荣辱兴衰在此上演,五千年历史文明在此起源,历史文化名城,是洛阳的一张亮丽名片。

工业重镇,是洛阳另一个著名标签。“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7项布局于此。如今,洛阳推动文旅融合,加快产城互促,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近日,人民网“看见中国”融媒体采访团队走进洛阳,感受这座千年古都在传统中汲取养分,在发展中焕发新机。

文旅融合:让文化“活”起来

华灯初上,洛阳老城区内,洛邑古城似乎刚刚苏醒。

洛阳“网红”景区——洛邑古城 徐文波 摄

入口处,人们举着身份证排成长龙,不时踮起脚尖向里张望。城门内,文峰塔挺立,新潭水荡漾,亭台楼阁在烟雨中朦胧。忽有琵琶声起,若珠玉落盘,宫装美人舞于岸边。游人屏息,如痴如醉。

走在古城内,仿佛穿越时空。唐代的酒楼、宋代的商铺,一不留神走过了明清,抬头就是民国的旧墙。然而洛邑古城真正的魅力,却在藏身古街中的百态非遗。

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曲艺民俗……国家、省、市级200多种非遗令人惊叹。“以前没想过进景区,觉得旅游产品都是小年轻喜欢的,跟我们不搭边。”刘潇丹是汝阳刘毛笔第67代传承人,她坦言,洛邑古城以非遗文化为特色“颠覆”了她的观念。

非遗抱团取暖,文化、经济双丰收。首先是文化传承。“直接跟游客互动,传播面一下变大了。”刘潇丹说,以前“汝阳刘”只在书法爱好者圈内有名,如今游客现场体验,了解更深入,使“汝阳刘”知名度更高。

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

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曹魏白玉杯 人民网记者 杜明明 摄

高大威武的石辟邪“变身”可爱的卡通玩偶,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做成笔记本……在洛阳博物馆,构思精巧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游客。洛阳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波介绍,这些文创产品根据藏品设计开发,主打实用、亲民路线。下一步将结合文物元素推出更多文具、邮品、服饰等,让大家把“文物”带回家。

“遍地”博物馆,是洛阳城独特的标签。漫步大街小巷,一抬头,或许就会和一座博物馆不期而遇。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2家博物馆,其中,三级以上博物馆12家,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契约博物馆、军品博物馆、饮食文化博物馆等都独具特色。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郑瑶 摄

如今,洛阳正把这些“明珠”串成展现河洛文明的精美“项链”。 2020年,洛阳新建成班超纪念馆、洛阳体育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20余家博物馆,全力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初具规模。

“我们正以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紧抓文博行业发展机遇,把博物馆优势提升为城市发展优势。”洛阳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东方博物馆之都”这一城市品牌必将越擦越亮,吸引更多的人为一座博物馆来到这座城。

洛阳牡丹 郑瑶 摄

用文化带动产业发展,洛阳也屡出奇招。每年四五月份,洛阳城总是“爆满”。游人纷至沓来,只为一睹牡丹的天香国色。

当“赏花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时,洛阳人李学武剑走偏锋专注于研发牡丹瓷。“牡丹文化节期间,‘门票经济’很红火,但‘产业经济’没有做起来。”李学武说,“游客来了啥也带不走,本地人也很难从中获取经济收益。”他以唐白瓷技艺为基础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牡丹瓷,成了洛阳爆款文创产品。除瓷盘、盆景等摆件外,如今牡丹瓷已开发出娃娃摆件、饰品等创新产品,每年销售5万余件,稳定销售额约6000万元。

李学武牡丹瓷作品 人民网记者 杜明明 摄

李学武研发的“一带一路”系列、“东方妞妞”系列等摆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万件,受到广泛欢迎。“我们需要抓住当地的文化元素,融合当地的特色,用牡丹瓷技艺做出他们需要的产品。牡丹伴着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我们的工艺制作,必能辉煌在‘一带一路’上。”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拥有1500多年栽培史的洛阳牡丹正从“一朵花”变成一片产业。

从观赏品到食用品再到化妆品,洛阳牡丹迈进工业领域,衍生出了牡丹茶、牡丹籽油、牡丹日化用品等近百个深加工产品,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观赏旅游等为一体的牡丹特色产业。

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胡大鹏说,从“老三篇”向“新三篇”转,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洛阳市正努力把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中,以文促旅,给旅游增内涵;以旅彰文,让文化活起来。提升已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形成更多的“诗和远方”。

工业转型:老树发新枝 新树结硕果

“东方红”拖拉机被印上了第三套一元人民币 中国一拖供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十大厂矿”落户洛阳,洛阳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等“全国第一”诞生于此,“洛阳制造”享誉全国,“东方红”拖拉机更是承载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见证了新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面对转型升级压力,老工业基地洛阳树立新发展理念,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又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兴产业,迎来“新树结硕果”,工业基地的名片越擦越亮。

5g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 人民网记者 杜明明 摄

5g高清摄像头、蘑菇头gps天线、毫米波雷达、大数据云平台、氢燃料电池、3分钟加氢、24小时待命。演示现场,通过远程操控,无人驾驶拖拉机迅速进入农田,自动规划路线、自动转弯、自如进退、精准停靠,娴熟高效地完成耕地作业……2020年6月,由中国一拖牵头组建的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发布了中国首台5g 氢燃料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目光。

此次发布的首台5g 氢燃料电动拖拉机,系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牵头,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基地联合打造。

“我们的工作就是给机器装上眼睛和电脑,让工业机器变得更加智能,实现制造业加工需求中的柔性化要求。”清洛基地副主任邹怡蓉说。这位“四清学霸”(清华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2017年将家从天津搬到了洛阳,投身“洛阳智造”。除了邹怡蓉,还有不少类似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汇聚在清洛基地,重点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先进农机装备等,攻破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发展。

绿色智能是新一代农机装备的发展趋势, 5g 氢燃料电动拖拉机的问世,对新一代绿色智能农机装备的创新探索,推动我国农机装备转型升级,促进智慧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一拖是洛阳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石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是洛阳推动产业改造升级的重点,“老树发新枝”遍地开花。

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洛阳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银隆(洛阳)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洛阳市网信办供图

2020年4月下旬,18米长的银隆新能源公交车在洛阳正式运营,满载可容纳160人,在马路上犹如一条红色“长龙”。这是洛阳银隆新能源产业园投产以来的新成果。

3年前,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要在中部地区布局生产基地,洛阳的产业、人才优势以及务实作风为当地引来了“金凤凰”。“客车生产线从开工建设到第一台样车下线,仅用一年零两个月。”洛阳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强赞许洛阳的干事劲头,他说,“整车制造项目已经投产,公交等商用车系列和市政环卫等专用车系列正批量生产。”

引进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产业。银隆新能源产业园将是洛阳培育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载体。此外,洛阳还打造大数据、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等产业园,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如今,格力智能制造填补洛阳产业空白,阿里、腾讯等企业入驻洛阳大数据产业园,“中部云谷”应运而生,一系列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新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洛阳制造’正加速向‘洛阳智造’‘洛阳创造’转变。”洛阳市工信局副局长李君说,工业基地的名片将越擦越新,越擦越亮。

生态宜居:以“绿”为底 绘就幸福画卷

洛阳伊河龙门桥夜景 人民网 寇杰 摄

潺潺缓流的伊河、满目皆画的风景、优哉游哉的游人……每到周末,只要天气好,洛阳市民李先生都会带着一家人,在伊水游园消遣时光。“咱洛阳的生态真是好,来到这里,一身的疲惫都消了。而且这里还有儿童乐园、城市书房,健身场所,一家老小都有乐趣。”

好生态不仅是全面小康“硬杠杠”,更是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加分项”。这里过去曾是垃圾山、污水滩、乱石岗、采砂场。“游园内的伊渠最早是灌溉渠,后来变成污水渠,我们建园的第一步是治污清淤。”洛龙区住建局副局长王恒志说,而今,这里已是“绿”的海洋。

“我们就是要把臭水沟、垃圾场等人们捂着鼻子过的地方变成各种小游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洛阳市城管局绿化科相关负责人姚孝祺说。

发挥富水城市的优势,洛阳把“水”和“绿”融合起来,统筹推进生态修复。278处小游园见缝插绿,195万亩国土绿化生机盎然,13万亩沿黄生态廊道赏心悦目,“15分钟生态休闲圈”逐步形成,市民正享受家门口的“绿色福利”,一河清水绕洛城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洛河湿地公园 洛阳市网信办供图

除此之外,洛阳还高标准打造了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湿地面积达4.97万公顷,湿地保护率52%,国际湿地城市创建顺势起步。目前,全市已建成1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湿地公园和3处省级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十三五”以来,洛阳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市观,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国土绿化、生态修复“五大行动”,统筹推进“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让好生态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洛阳定鼎门遗址 郑瑶 摄

走进洛阳城市规划馆,洛阳历史、现代、未来3个城市轴线,清晰可见、特色鲜明。洛阳不走“摊大饼”式城市扩张模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一座座地标性建筑,点缀在三个轴线上,一个错落有致、疏密有度、古今辉映、山环水润,具有洛阳特色的城市格局跃然而现。

“居者心怡、来者心悦”。洛阳用善治呵护城市的风景,提升城市的温度,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幅以“绿”为底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绘就。

  • 联系凯发首页入口home
  • 公众号:徐拾记凯发首页入口home官网
  • 微信:xincanshu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