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火车站 佛山火车站列车时刻表
广三铁路乃路线最短而收入最丰,为世界铁路之冠。
来自《忠义乡志·民国卷》的记载,是关于我——佛山火车站所在广三铁路的最早描述了。现在的我,外貌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坐落在佛山的城市北大门,毗邻汾江河。近日,我或将要升级为广湛铁路一个高铁站的消息不胫而走。高铁时代,人们又把聚焦的目光对准了我。
这个时候,来听听我的百年故事吧!从借款筑路,到创下路线最短而收入最丰的“世界纪录”,再到佛山至九龙直通车首发式剪彩仪式的高光时刻。风雨百年中,我一路见证了广佛构建起的岭南区域大市场从水路交通进入陆路交通,接待了“孔雀东南风”浩浩荡荡的人们来到这座城市打拼创业的第一步,更在每一年岁末支撑起了百万人的归家梦和团圆梦。
借款筑路
我成了更直接联系“广佛”的枢纽
按照《忠义乡志》的记载,“中国铁路,古无专门。”这并不难理解,一直以来,佛山是水路交通的要塞之地,从行政级别上讲,我所在的佛山,其实只是一个乡邑之地,但犹为不同的是,它守着河海相连的区域优势,佛山通过内河外海与广州相连,与广州共同成为构筑最早的岭南区域大市场体系的双主角。
从我今天所在的位置,沿着汾江河向西南方向溯源而上,有一座高高的王借岗,西江水进入佛山城内后的内河水网,从王借岗分为两条支流,一条就是我旁边从沙口而下的汾江河,另一条支流是石湾东平河至三山口的一段名为东平水道,登州(今陈村)以上则名为潭州水道,这么说吧,我所在的区位,沿河网链接广东四大名镇的两个——佛山镇和陈村镇,更何况又东接省城千年商都广州。
而我脚下的佛山镇,在明清时期就有着“天下四大聚”之美誉。要问这里“聚”了什么?这里承担着广货与北货宏大交流的商贸枢纽的作用,商务甲天下。同时,佛山一埠,为天下之重镇,工艺之目,咸萃于此,这里还是一个国内独一无二的综合性民用日用产品生产基地,在水路交通年代,与广州的频繁交流,直接促成了“省佛”之间建造铁路的契机。
我是作为粤汉铁路的支路广三铁路而建的,最早的名字叫做三佛铁路。《忠义乡志》的记载中,“粤汉铁路乘时而起,其支路名广三铁路,以佛山为中枢,初名三佛铁路。光绪二十四年,由铁路督办大臣盛宣怀、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合兴公司订约,借款筑路。”
一开通就盈利
创下路线最短而收入最丰的“世界纪录”
解决了钱的问题以后,这段铁路怎么修?最终的方案被分为两段来修。第一段从广州的珠江南岸的石围塘到佛山一段,第二段则连接佛山和三水。这就是《忠义乡志·民国卷》的记载,“时论以佛山为中国名镇,商务最盛,决议由省至佛一段,先行建筑。乃于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开筑,十月告成通车。收入既增,商务顿旺,乃加工赶筑至三水一段,翌年告成。由省城至三水,全路即通车矣。”
有了这条铁路线,佛山一下子进入到以火车为主的陆路交通时代。“各国铁路名家多论列,广三铁路由省城至佛山一段,路线最短,而收入最丰,为世界铁路之冠。”粤西的人与物会通过乘坐广三铁路抵达广州,广三铁路载客、载货量大,很快成了广州至粤西水路客货的转运中心和集散地,创造了一开通就能盈利的佳话。这条铁路的繁忙与快速盈利,也正是广佛商贸往来以及广佛联通岭南大市场的写照。
而我所在位置,同样历经了多次变迁。但从中山路到文昌路等等,都是围绕着汾江河而选址。尤其是我距离汾江河上的历史地标建筑——接官亭非常近,一听名字,你大概就能猜到,这是大小文武官员赴任,下属在此迎接的地方。这个地方经水道东可通顺德、香山,西可通三水、四会,北则通广州省城、石龙等地。说我所在的位置是水路和陆路交通的交通要塞,就不难理解了吧!
在《佛山市志》中,不但记录了我的出生情况,还介绍了我所在这条线路的营运情况。建成最初的路权归美国合兴公司所有。这条线路开始营运时,只有蒸汽机车2台,调车蒸汽机车3台,客车233辆,货车28辆。机车的牵引力很小,每台机车只挂客车6~9节。所有机车均从美国购进。
光绪二十九年,由湖南、湖北、广东三省商人集资675万美元(折合银元约1350万元)赎回广三铁路路权,改名为三省铁路。这是中国商办铁路的开始。1913年,这条线路再次更名为广三铁路,成为官商合办的铁路。此后,广东省收回私股,成为官办的铁路。而在日本侵略军占据佛山后,把石围塘至佛山双轨段拆改为单轨,佛山至三水段全部拆除。
见证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更是见证了建国与改革开放后佛山发展的盛况。建国前,我的面积很狭小,设备简陋,人员也少,运输业务以客运为主。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我又几经改建扩展,后来成为佛山车务段最大的客货混合经营三等站。
“佛山梦”从这里起步
我支撑起百万人的“淘金梦”与春运“团圆梦”
1959年,一个19岁的年轻人从东莞的石龙坐上小火车,只身来到佛山,并且从我这里下车,走向佛山这座南国陶都。他在佛山石湾美术陶瓷厂工作五十多年,青丝变成白发的他大器晚成,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他生命最后的阶段,面对记者的回忆中,都会提及我,说我是他迈出人生轨迹的第一站。
时光推至20多年前,同样是一个年轻人,从广西贵港搭乘了一整晚的火车来到佛山,从我这里下车,开始了进入佛山陶瓷企业打工的第一步。一整年的劳作之后,每年的春运,他会和同伴们会提前大半个月从我这里离开佛山,赶往家乡。尽管后来他在这里成了家、买了车,来回家乡开车为主,但是偶尔一次的火车之旅,晃晃悠悠的一个整晚,还是会把他带回到从前,在慢悠悠的时光里回味佛山与家乡之间很多很多的事情。
就这样,百年征程中,很多人对我有着独特的感情。我也看着他们和这座城市一年一年的变化。我的周边后来成了佛山的“北大门”,当年汾江河两边的稻田,成功依托“马路经济”“前店后场”,汽配、五金、小商品等多个专业市场拔地而起。一直在佛山西站未启动前,我都是佛山春运的主站场。
而今,在轨道交通大变革的年代,佛山的水运和铁路运输的比例在连年下降,高铁与公路运输的比例不断上升,途径我的列车趟次在逐年下降。在这场轨道交通网络的大变革中,高铁呼啸而来,我坚定地相信我们的未来与这座城市的未来。
【记者】阎锋
【摄影】戴嘉信
部分资料来源:佛山市地方志办
【作者】 阎锋;戴嘉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