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简介
提起唐代诗人杜甫,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出生地,但却一定知道有一个地方与杜甫有关,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成都杜甫草堂。
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让杜甫携家带口来此居住数年,也让后世之人对这里如此印象深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杜甫草堂一探究竟。
位于四川成都青羊区的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昔年的家,杜甫曾在这里居住近四年,并在这里完成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而今天的杜甫草堂也成为了一处历史遗迹,深深地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
走进杜甫草堂,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碧水翠竹,古朴茅屋,虽然已经时隔千年,可草堂这里,仍旧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
漫步在草堂的花径上,两侧挺拔的竹子与深红色的墙壁形成了鲜明的照应;站在古老的碑亭前,清代雍正年间果亲王书写的“少陵草堂”四字依旧清晰可见。
站在杜甫草堂里,环顾四周,郁郁葱葱的草木还在茂盛地生长,微风拂过碧水,荡起了点点波纹,大廨里的杜甫雕像依旧立在那里。不知不觉间,杜甫草堂已经走过了千年岁月。
公元760年,已经人到中年的杜甫经历了前半生的波折后,在友人的帮助下终于来到成都得以短暂栖息。761年的春天,成都草堂落成,而杜甫也终于可以开启一段平淡而诗意的生活。
在这近四年的光阴里,杜甫得以在此享受天伦之乐和田园之静,而古朴典雅的草堂同样也激发了杜甫的创作灵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杜甫。
公元765年,杜甫因为友人的离世离开成都,开始了流落异乡的生活。而他的草堂也饱经沧桑,在各朝各代几度废弃又几度重修之后才得以保存下来。今天的杜甫草堂,基本保留了明清时期修葺后的建筑格局,向我们展示着诗人的遗迹与后世的敬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想来很多人小时候就听说过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诗中的茅屋正是我们眼前的杜甫草堂。幽静的园林、典雅的环境大大地激发了诗人的诗情画意,可也并没有淡化诗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那一年的杜甫,经历人生的波折、流浪的艰辛、战乱的无奈,早已不再是那个年少轻狂、云游四海的翩翩少年,只是那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任时光荏苒,却从未改变。
他爱这茅屋的宁静致远,却也明白这世间黎民的辛酸苦辣;他也曾努力施展凌云壮志,即使仕途不顺却犹怀爱国之心;他有着对大唐由盛转衰的无奈,却也能将那世事变迁写入诗篇;他即使自己穷困潦倒、屋漏淋雨,却仍旧希望天下寒士能有欢颜。
在今天成都草堂的诗史堂里,展示着许多杜甫的诗句。杜甫的1400多首诗歌,不仅展示着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还有诗人那不尽的才华与情怀。
一竹一木,充满诗情画意;一屋一人,尽显文人情怀。我们迈着稳重的步伐,漫步在草堂里的小径上,欣赏着碧水荡漾、茅屋古朴的典雅景致,也品味追忆诗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和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